氣候異常,蜜蜂“躺平”!日本農業(yè)受波及
據《日本經濟新聞》7月7日報道,新冠疫情提升了人們的健康意識,營養(yǎng)豐富的蜂蜜愈發(fā)受到追捧,帶動了蜂蜜價格的上漲。但是氣候異常減少了蜜蜂的活動量,全球范圍的蜂蜜產量均呈減少態(tài)勢。蜜蜂是農作物授粉不可或缺的環(huán)節(jié),蜜蜂“躺平”不僅影響蜂蜜產量,還將波及整個農業(yè)。
日本財務省的貿易統(tǒng)計顯示,今年1到5月“天然蜂蜜”的平均進口價格達到每公斤433日元(約合3.2美元),與2021年全年價格相比幾乎上漲一成,如果與新冠疫情之前的2019年相比漲幅已達兩成。與此同時進口量卻比2021年減少7.6%。日本市場上消費的蜂蜜九成來自進口。
經手日本國內兩成進口蜂蜜的住商食品公司負責人說:“近幾年各大蜂蜜生產國都因為氣候異常等原因出現產量下降。”如果開花期的氣候條件不利,導致蜜蜂不想飛或者花不吐蜜,最終收集到的蜂蜜的量就會減少。除了加拿大蜂蜜因為高溫干旱出現減產外,東歐蜂蜜也因為開花期多雨而歉收。
報道稱,另一方面,疫情促使各國民眾對于健康的關注度持續(xù)上升,從而帶動了對蜂蜜的需求。近幾年來獲得較多關注的是價格親民的烏克蘭蜂蜜。僅日本2020年就進口了270噸,2021年更是飆升到前一年的3.5倍。
但是俄烏沖突預計將導致烏克蘭蜂蜜的出口量大幅下降。
蜂產品巨頭山田養(yǎng)蜂場在今年1月決定上調該公司經營的加拿大蜂蜜和羅馬尼亞蜂蜜的價格。企業(yè)方面認為,包括美國發(fā)生的創(chuàng)紀錄颶風和歐洲的大洪水在內,全球性的天氣異常給蜂蜜生產造成了重大影響。
國產蜂蜜也不能例外,很多養(yǎng)蜂場開始以產量減少為由上調價格。一位養(yǎng)蜂場負責人說:“蜂蜜產量變少,甚至持續(xù)斷貨,其中一些品種的價格已經上漲近三成。”
報道稱,蜜蜂活動量減少的影響還不止局限于蜂蜜漲價。
秋田縣湯澤市三關地區(qū)的特產櫻桃以粒大、甜度高聞名。據說由于天候不佳,今年產量只有往年的三成左右。當地農協負責人說:“4月下旬開花期遭遇到長時間低溫、降雪、結霜的疊加影響。負責授粉的蜜蜂根本就不飛。”
蜂農的年齡普遍偏大,擔心飼養(yǎng)蜜蜂數量下降的聲音也已出現。和歌山縣某地的農協介紹說,大約三成的瓜農需要購買傳粉蜜蜂進行授粉。農業(yè)生產不僅受到蜜蜂自身活動的影響,如果今后蜜蜂數量越來越少,還可能出現成本上升、傳粉蜜蜂短缺等問題。
報道指出,人工授粉一方面可靠性較高,另一方面需要付出人工和時間成本。傳粉蜜蜂的短缺對于那些年齡偏大的農戶來說非常棘手。農協工作人員表示:“如果全部依靠人工授粉,可能無法維持一直以來的產量,對農作物出貨量產生影響。”